[新闻]社会实践 | 我院学子赴山东博山、河南兰考、河南濮阳等进行实地参观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深入学习焦裕禄精神,我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组成的“追光焦裕禄”社会实践团于7月11日至7月13日前往山东博山、河南兰考等地进行参观学习。在实践途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郭万保、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宋伟等相关辅导员为大家进行指导。
7月11日上午,实践团来到山东省博山区源泉镇北崮山村327省道,走进焦裕禄的故乡进行实地参观。那些简陋的办公设施、破旧的衣物和鞋子,都见证了焦裕禄同志艰苦朴素的生活。那些与群众交流的照片和信件,让实践团感受到了焦裕禄同志与群众之间深厚的感情。站在焦裕禄同志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实践团仿佛能够听到他的声音,感受到他的气息。故居内的种种展品让成员们深切感受到焦裕禄同志“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7月11日下午,实践团跟车来到河南兰考探访焦裕禄纪念馆和焦桐广场。踏入焦裕禄纪念馆的那一刻,实践团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风沙肆虐、艰苦卓绝的年代。在这里,实践团见证了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任县委书记期间,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英勇斗争,奋力改变兰考面貌的光辉历程,深刻感受到了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无私奉献的品质。此外,焦裕禄同志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关心群众疾苦,与群众同甘共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来到庄严而肃穆的焦裕禄烈士墓前,为焦裕禄同志献花。而后,全体成员整理衣装后站定瞻仰烈士墓、集体鞠躬,以表达实践团对焦裕禄同志的敬佩和追思。
随后,实践团来到焦桐广场。抬头仰望,眼前的大树枝繁叶茂、浓荫蔽日。焦裕禄同志生前亲手栽下的焦桐,见证着焦裕禄同志在兰考的艰苦岁月,也见证着焦裕禄同志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低头凝思,焦裕禄精神穿越时空,在实践团成员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积极影响。
7月12日,实践团驱车前往河南省濮阳市中共中原石油勘探局委员会党校。管理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成员为中原油田员工进行党的理论宣讲,以便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并汲取其精神,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外国语学院的成员则在培训中心观摩了中原油田国际化培养课程。
而后,实践团成员一同前往中原文化宫中原油田展览馆,展馆内映入眼帘的图片资料,具体地讲述着中原地区石油勘探、开采、炼制等各时期的故事。从早期的手摇钻机到现代的高科技采油设备,每一件展品都见证了人类对石油资源的不断探索和利用,让成员们切身感受石油文化的发展。此次参观进一步加深了实践团对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的自豪感。
参观结束后的当晚实践团一同观看《我的父亲焦裕禄》,随着电影讲述“洛矿建初功”“兰考战三害”“博山生死别”三个时期回顾了焦裕禄的光辉事迹。此次观影,实践团的成员们纷纷表示更深刻地领悟了焦裕禄精神,并承诺将把焦裕禄精神作为自身的行动指南,不断学习和践行。同时,也将积极传播焦裕禄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
7月13日,实践团前往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青年洞开展实践学习。红旗渠纪念馆内,那些泛黄的照片、粗糙的工具,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艰辛。林州人民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没有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只有一颗颗坚韧不拔的心和一双双勤劳的手,便是这勤劳的双手,一锤一凿地凿出了这条生命之河。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变了林州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生动体现。
最后,实践团来到被称为“红旗渠咽喉工程”的青年洞。青年洞不仅是红旗渠建设过程中的重大挑战,更是林州青年一代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象征。林州青年们用年轻的臂膀,挥舞着铁锤钢钎,一点一滴地凿出了这条生命之路。他们的青春,在这条隧洞中燃烧得如此炽热。他们的汗水,在这片土地上洒得如此厚重。青年洞的建成,不仅是红旗渠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林州青年一代英勇奋斗精神的象征。
“追光焦裕禄”即是沿着焦裕禄同志的足迹,深入了解焦裕禄同志的伟大事迹,接受焦裕禄精神的深刻洗礼。而红旗渠精神同焦裕禄精神一脉相承,都是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都是广大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都是众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将永远激励着每个人前行。大家应铭记焦裕禄同志和林州青年们的伟大事迹,传承他们的精神品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