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关于开展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报的通知
各团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依据学校社会实践工作的整体规划与部署,现将我校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报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实践方向和内容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扩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和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贯通,努力掌握这一科学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寄语精神等内容,面向基层群众和青少年群体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宣传宣讲。
2.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引导青年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场馆中,参与仪式活动、学习体验和调查研究,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党的领导核心作用、领袖领航伟力、制度根本优势及人民创造伟力,激发爱党报国情怀,立志担当时代使命。
3.中华文化传承团。发动青年学生投身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入学习与实践,在广泛参与非遗展演与传承、文物保护、艺术创作、展馆研学等活动中,深切体悟“两个结合”的深远意义,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挺立起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的精神脊梁。
4.乡村振兴促进团。组织青年学生深入乡村特别是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运用专业知识开展科技支农以及卫生医疗、基层治理、生态环保等活动。鼓励通过在基层团组织兼职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乡村发展、投身乡村振兴。
5.基层服务践行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精神,组织青年学生下沉社区、学校、企业、农村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立足自身学科专长,大力实施科技助农、医疗义诊、教育支持、法律咨询、金融知识下乡、生态保护、爱粮节粮等专项服务实践。
6.民族团结实践团。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实践;组织其他地区学生赴民族地区参与“大国边疆 青春聚力”实践;组织民族地区学生赴其他地区交流实践。通过生产劳动、政策宣讲、走访调研、结对交流等形式,引导青年学生争做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践行者,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专项活动
(一)红色足迹探寻与文明实践专项
组织青年学生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路线,在总书记去过的乡镇、街道、社区、农村等进行实地调研学习。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全国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实践活动。依托革命传统教育场馆等,组织青年学生开展党史教育、红色研学等实践活动。
(二)优良家风寻访与传承专项
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开展“行走中的清廉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同时,为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开展“寻找良好家风家训”实践活动。团队可深入乡村、社区、企业等地,寻找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的优良家风家训,如爱党爱国、家国情怀,浩然正气、清正廉洁,吃苦耐劳、睦邻互助,诚实守信、崇尚道德,勤劳节俭、自强自立,尊老爱幼、与人为善等。探寻对象既可为团队成员自身家庭或亲友家庭,也可以是实践所在地历史乡贤、文化名人或新时代楷模,尤其要注重寻找优秀红色家风家训。
(三)民族团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专项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面向各族群众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创新运用文艺展演、文博展陈、文学创作、体育赛事等多元载体,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出彩出效。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创新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
(四)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服务专项
发挥高校专业特长和青年人才优势,围绕地方和基层重点工作领域,打造服务乡村发展品牌项目。依托“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载体,组织“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暑期报到,就近就便编入志愿者组织、青年突击队等,参与社区青春行动,通过多渠道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增强大学生参与社区治理、服务乡村振兴等实际体验与贡献度,用好家乡丰富资源,讲好家乡生动故事。(见附件1)
(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发展助力专项
与沿黄9省区重点是山东沿黄9市25县常态化开展结对共建。组织青年学生围绕沿黄流域生态保护、地方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主题,到沿黄城市地区开展感知实践、志愿服务、社情调研、巡河护河、文艺创作等,用青春、奉献和担当讲好“黄河故事”山东篇。
(六)“青鸟计划”实习实践专项
为进一步助力招才引智、服务大学生就业、实习实践,共青团山东省委启动“青鸟计划·实习实践季”,结合“返家乡”,16地市共征集机关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地方标志性重点企业等万余个岗位。学生通过“青鸟计划”小程序投递简历,审核通过后签订实习协议,到用人单位报到实习实践。
(七)弱势群体关爱与思想引领专项
围绕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众、为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等,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关爱行动“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以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等少年儿童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在农村、社区以及青年之家、四点半课堂等基层一线场所,开展扶贫济困、扶弱助残、敬老爱老、生态环保、课业辅导、服务群众等工作,聚焦思想引领,突出实践育人,为党培育共产主义接班人。
(八)青少年自护与安全教育专项
普及防溺水、防校园霸凌、危险自救基本知识,参与防溺阻泳志愿行动,助力消除安全隐患。组织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讲座等活动。结合学校特色专业和优势,打造“反诈防骗”宣传志愿者队伍,通过公益宣讲、文艺表演、直播互动等方式进行宣传,推进“反诈防骗”宣传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
(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详见学校办公系统—处室通知)
三、立项申报程序及材料报送
(一)关于需求对接
按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依托学科专业,有重点、有针对性地了解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群众生产生活中需要帮扶的实际需求,结合教师国情研修相关工作安排(详见《山东理工大学教师国情研修工作方案》)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乡村振兴调研、科技服务实践、传统文化研习等实践活动,把服务基层真正落到实处,着重提高社会实践的系统性、专业性和实效性。请学院广泛拓展社会资源,加强前期调研,根据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组建实践团队,避免形式化倾向。社会实践项目网上需求对接和备案登记工作另行通知。
(二)关于团队组建分类
按照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的原则,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将分为精品、重点和普通三类。通过答辩和书面评审的方式产生校级精品团队,并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各学院根据选题意义、项目可行性、实践方式及预期效果等因素,推荐不多于2支精品团队。第十一届社会实践方案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的21支实践团队将直接晋级校级精品团队,不占用学院推荐精品团队的名额。校团委通过书面评审的方式对精品实践项目进行复评,并根据实践情况及结项答辩情况给予经费资助,重点及普通团队由学院负责审批和立项。
(三)关于团队组建单位
学校鼓励以学生会、社团、团支部为单位组队,鼓励跨专业跨年级组队,鼓励硕士研究生参加实践活动。原则上,每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项目不多于2个,且不得担任2个及以上实践团队负责人。
(四)关于材料报送
申报精品、重点团队需提交的材料:
申报精品团队需提交的材料:立项申报表(附件2,电子版);安全责任(承诺)书(附件3,纸质扫描版,全体队员须签字扫描);策划书(电子PDF版)。
(五)有关说明
其他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2025年暑假社会实践交流群:1046398477
联系人:黄同学 15063649261
管理学院
2025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