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榜样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访我院2018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田庭宁

发布时间:2018-10-29 发布人:

  什么是青春,或许这是个无解的命题。哲学家黑格尔说过:“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青春的确如是,如何充实而有意义地度过这段美好时光,是每个人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田庭宁用自己的经历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并且始终如一,朝着心中所向,砥砺前行。

  田庭宁,管理学院信管1601班学生,现任信管1601班团支书、山东理工大学电视台主持人。曾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等三项国家级奖励、山东省首届翻译大赛非专业组三等奖等四项省级奖励、瑞鸿一等奖学金、九强——五有之星奖学金等十余项校级奖励、山东理工大学优秀学生、山东理工大学优秀团干部、管理学院十佳大学生等荣誉称号。曾主持山东理工大学科技文化艺术节闭幕式、管理学院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等校级、院级各大晚会及比赛。一张张证书,一份份荣誉,见证了田庭宁一路走来的辉煌,也鼓舞她永携梦想一路盛开。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大学是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也是一个拥有无限可能性的地方。田庭宁爱好广泛,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和比赛。当问及她为什么要参加这么多活动时,她解释道:“参与这些活动不仅仅是因为我的热爱,更是为了不让自己后悔。”她说:“当你犹豫不决,不知道该不该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那就去做,如果你不做就一定会后悔。”她不畏惧失败,也不畏惧投入的大量心血会付之东流。没有人一开始就可以毫不费力地获得成绩、奖项,所有的成就都需要耗费精力去准备、去争取。

  她身上这种敢于拼搏,勇于去参与、去尝试的劲头,恰恰是那些饱含梦想却黯然离场的人身上所缺少的。同样,在通往梦想的路上,不要因为害怕浪费时间、精力而不去尝试;不要因为别人的劝阻而放下勇气;不要因为害怕结局不尽如人意而畏首畏尾;也不要因为过去的良好成绩而骄傲自得,要永保初心,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田庭宁曾三下乡,调查校园暴力,探求人世间温暖与悲凉;曾随队赴日本,欧洲五国,交流访学,追求知识,探索差距;也曾远赴尼泊尔,志愿教学,体味疾苦。木心曾说,“我追索人心的深度,却体会到人性的浅薄。”

  田庭宁不曾刻意探求人性,却收获到人世间的温情。她谈及尼泊尔支教的经历时满怀感恩之情,“你若拒绝他人的善良,便会错过很多感动。”她描述到:“当我行走在尼泊尔的街头巷尾,所有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同样前去支教的台湾女生解答了我的困惑,后来在长达两个月的支教中,我的微笑永挂嘴角,以温情回报温情,尼泊尔人的热情与友善安抚了独在异乡的孤独。临走之前,将前往尼泊尔时携带的几十套文具与糖果分发给当地的孩子们时,看到他们洋溢着幸福的脸庞,就好像触到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很是感动。”物质的贫瘠抹不去他们天性中的善良。见过世间繁华万物,也尝过世间贫瘠,恰恰是这种经历才让人视野更开阔,才让人倍加珍惜当下的美好。

我习于冷,至成于冰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田庭宁挥洒汗水,用自身书写着理工学子的传奇。她谈及到目前为止最有成就感的一次活动是“我的青春我的团”团支部风采大赛,无数次的彩排,无数次的剪辑,无数次的更换节目,绞尽脑汁只为呈现最亮丽的风采,铿锵玫瑰,不负苦心,最终获得一等奖。作为班级的团支书,负责是她的代名词,曾带领班级斩获山东理工大学红旗团支部、优秀团支部、先进班集体等荣誉称号。她于大二期间远赴欧洲交流学习,平台的差距、资源的匮乏,让她感到未来迷茫不可预见,在静心思索后,捡拾起信心,抛弃迷茫,勇敢直面未来的风波。她携风踏雨前来,所到之处尽是繁华;她障风映袖,盈盈笑语,彰显着青春特有的朝气活力;她习于冷,至成于冰,朝着更高更远的地方奋发。这次获奖仅是她漫长人生中的一个结点,承接辉煌的过去,开创美好的未来。

  采访最后她分享了一段话:“我从前总以为,人如是足够聪明,足够有智慧,足够尊重正义与公平,遵守规则,那么就不会出什么岔子。毕竟身处现代社会,人一生要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顺流而下,被卷入滚滚红尘,后来我才知道,是我把人生想得过于简单,也过于美好。人生不是那么回事,风浪来的时候,不管站不站得稳,人都要脚步踉跄,跌跌撞撞。”正如这句话所言,人生之路定会跌跌撞撞,脚步踉跄,但只要坚定内心的信念,相信来日一定可期。愿她能在未来的岁月里熠熠生辉,收获美好。(程雨晨 吴禹龙)